杨成文 官方网站

http://yangchengwen.zxart.cn/

杨成文

杨成文

粉丝:133868

作品总数:929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杨成文,1962年出生于福建漳州,现居北京。现为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名誉理事、中国五台山书画院秘书长、福建省闽南鸿瀚书画社理事,猜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级研究员,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《读行天下》专家委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更多>>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

国 画: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学习体会

 

经过近一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课程楷书的学习,在杨明臣恩师的精心亲传指导下,书写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。主要是改变了自己书写的两种习气:字的方角过多,字过于方正,主笔不够突出。进一步掌握了如何用笔,临帖创作的途径。学书更要注重人品、道德修养等,总结了六点心得体会。


一、人生为何选学书这条路


人生来到这个世间,每人都有自己的使命,路千万条,但我为何选上写字这条路呢?因为书法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,能够记载历史的也唯有文字。优秀的书法作品还能留传千古。

 

 

杨成文书法对联作品

 

二、学艺必有明师指导


学艺必有明师指导,但艺无止境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从古至今,能学有成就者没有一个不是经过长期的辛勤,不懈的努力。但也有不少人自己苦练了大半辈子,闭门造车,方法不对,路子走错是很遗憾的!所以学艺必须有明师,而不是名师。要能通古博今,继承优秀传统技法且有高尚品德的老师。要在茫茫的艺海航行,必须有丰富经验和能指导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的导航人,有时老师的一句话能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。


三、笔墨纸砚的选用不可缺


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一幅作品的好坏,与笔墨纸的优劣有相当大的关系。有的“书法家”自吹说:我什么笔纸都能用。问题是能写好吗?大笔写小楷很吃力,羊毫写小楷太软,小笔写大字不可能。一般用兼毫或纯狼毫写小楷较合适。甚至要多选几种笔试写到自己觉得适用为止。墨一般用红星牌较好,一得阁太浓,写小楷时要把墨倒出来后,用墨条研一下,过一夜让水分挥发掉一点来写更好。若写大字的还要加水调和。若用日本朱砂液,还要加国画颜料的赭石、大红等,及加点墨水调到适中,不能太飘,要高雅稳重。


我曾有一段时间写小楷用太生的纸,怎么写也写不好,用墨条研浓了又拉不开。调淡了墨水又易化开,用太熟的纸又没有墨韵,一般用半生半熟的纸较好。特小字的可用清水宣(熟宣:砚台选较实用的、有盖的较好,写完盖住,不让墨水易挥发干了。不一定选昂贵、华丽的。

 

 

杨成文书法对联作品 

 

四、选帖、临帖、读帖的重要性


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,接下来怎么学呢?首先必须向古人学习,因历代书家总结积累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,通过碑帖流传下来,值得后人学习。但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都学,所以选碑、帖很重要。如何选帖?启功老先生曾比喻说:“就如到饭店,你看喜欢吃哪个菜就点那个。因每人的口味、爱好不同。”而要取法乎上,选晋、唐以上的。尤其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必学。这是大家公认的,当今许多人学现代人的龙飞凤舞,没有古法,哗众取宠,这是走向歪道。选定碑帖后,如何临呢?


王羲之笔势论说:“一遍正脚手,二遍少得形势,三遍微微似本,四遍加其遒润,五遍兼加抽拔,如其生涩,不可便休。”要反复临写,从生疏到熟练,从形似到神似

 

 

杨成文书法对联作品 

 

许多人临帖是抄帖,从头到尾地抄写,而帖一合起来,一字也记不得。一大段时间里我自己也曾犯此错误。不如每天写十字八字就好,反复几天的临写,如背英语单词一样,用连续几天背熟且读准写出来,写好还要对照一下,结构上,笔法上,哪笔长,哪笔短,粗细、大小、形体等。每一笔放的位置都要恰到合适。启老说:“还要通过刀锋看笔锋。”很多碑帖由于历朝历代的变迀,翻印等,个别字形、细微的笔画已失去原貌。要有准确的观察能力和再现能力,要去粗存精,再现古人的精华,有广泛的吸纳能力为我所用。选定帖后要反复临习几个月乃至几年,不能朝三暮四,结果一帖也学无成。要从量变到质变,过度到背帖,不少的人这关过不了,临写时还不错,不看或写作品时又忘了,又写自己的习气了,这是通病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勇法师能一上楼十四年写字而不下楼。这是何等的定力、毅力、刻苦的学习精神啊!

 

 

杨成文书法对联作品

  

读帖也必不可少,有时要搁下笔,翻开字帖,看看每个字形,笔法等印在脑中,创作时,大脑指挥手表现在纸上。


五、从笔法、结构、章法上下苦功夫


王羲之''书论'讲到:“欲学书之法,先干研墨,凝神静虑,预想字形大小,偃仰、平直、振动,则筋脉相连,意在笔前,然后作字。若平直相似,状如算子、上下方整,前后齐平,此不是书,但得其点画耳。”已道出了学书的方法和经验。


拿笔要稳,且能活动自如,不能捏死,写小楷以中锋运笔为主,少用侧锋。就是注意笔锋(笔尖要在笔画的中间运行,最好是垂直运行。这样笔画才能有力、结实、不散、温润,棱角不能太大太多。起笔要逆入行笔,欲右先左、欲下先上。但这很微妙,要恰到好处。不能有疙瘩、不自然。要练熟才能生巧。还要注意线条的粗细、大小、长短、枯湿、浓淡的搭配运用。杨明臣老师总结经验说:“用笔要如刀切豆腐的力度,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。”听后我练习体会了几个月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。所有的笔画都要经过起笔____运笔____收笔的过程,再小的笔划也要经过这三步都要有藏锋、露锋、侧锋相结合。下笔要肯定,不能犹豫,行笔轻灵,提按要有度、疾慢从容,使转自如,收笔稳重。要遵照“永”字八法的用笔原则。

 

 

杨成文书法对联作品

  

字的结构就象盖一栋楼房的主体,也像一个人的身体、四肢、五官要长得匀称、美观,甚至要健壮、有精神,所以每个汉字的每一个笔画的形状、大小、放的位置如何,都会影响到一个字的结构好坏。


故下笔前要先预想字形、意在笔先、而后下笔。要突出主笔,如横画在字的上中或下,要特别拉长,有的甚至长到字的三倍长。中间的竖画或右斜钩等也都要特别拉长,且从起笔到收笔要一气呵成,要刚劲有力,不能拖笔。要如有弹力的钢丝,勾提含蓄,要提、按、顿、挫,要有节奏,有轻有慢,有力度。学哪家要像哪家,要“察之者尚精、拟之者贵似”。对独体字更要突出主笔,要有神采,有起关键性的笔画。

 

 

杨成文书法对联作品 

 

对左右结构的字,要左右比例、穿插安排得当。凡左、中、右结构的字,多以中庭为主,不能太平均。上、中、下结构的字,有上小下大,或上窄下宽,或上宽下窄,不能等同。包围结构的,四面带框,其形有方、有长,有扁,其上角取平势,四个角不能全部封死,也不能四角都透气。上包围的字,上有宜平,外角宜直,几字头包围的字,下部要宽(风),下半包围的字,下部要宽(幽)。有的字形虽小,但也要断连,空灵生动的感觉。点与横之间,要么断开,要么出头(家、宗)。


杨老师总结出了汉字结构的书写技巧:“汉字结构,总体为方,随其自然,宽窄短长,点画巧置,断连适当,离而不散,携手联双。聚而不塞、腾挪避让、纵敛得失、神采飞扬。”写楷书不一定要写得工工整整,不但要有传统的法度,还要有趣味性、时代性、审美精神。纵观历代书法,晋人尚韵,唐人尚法,清人尚势,现代人尚式

 

 

《澄怀观道》 杨成文作品

 

章法的设计是基本常识,动笔之前就先要把用纸尺寸、内容的多少,包括最后的落款都要算好,刚好安排在一张纸上,还要留点空间,特别打格的字,字不能超过格的三分之二。要前后呼应、连贯、流畅。一般落款加盖章不低于正文的最低点。写一幅作品是从点线到面,评审作品是从面线到点。就像天安门检阅三军仪丈队,每个点画,每个字就像每个士兵,每根线条质量要有力度,每个人都要有精神,且要和大家整齐协调,才能成为一幅好的作品,好的阵容。


六、学养并重,坚持不懈


历代也有不少字写得好的人,但缺少道德修养,心情浮躁,急功近利。是很容易被历史遗忘而淘汰。所以练好书法,也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,尤其对儒释道经典的学习,才能提高境界。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。要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,发挥自己的长处。坚持不懈的努力,持之以恒,树立远大的目标。

 

 

《澄怀观道》 杨成文书法作品

  

古代的智永,白居易,苏东坡,赵孟頫等,既是大书法家,又是大学问家。近代的赵朴初,启功,弘一大师等都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,且加以创新和弘扬。特别是道德修养,优秀的书品、人品都会留在人们心中传下千秋万代!


2013101日写于北京妙音精舍此篇文章发表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尚法追韵